申请体验

姓名:
电话:
获取方案
公司名称:
所在城市:

聚焦全球贸易新风向,解码中国外贸新趋势

用文字聚焦外贸行业发展最新风向,解码外贸行业发展最新趋势,与外贸人共同见证外贸行业发展变迁

瞭望丨内外贸一体化为何“好事多磨”
浏览量:1280发布日期:2024-01-08

在宁波惠尔顿安全座椅工厂门口,两拨工人正分别将货物搬上货车。“一拨货物是直接发给海外客户的,另一拨则是发往国内的仓储托管机构,用于国内零售市场销售。”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


这家生产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企业在创立伊始是一家外向型企业,2014年起开始以自有品牌布局国内市场。目前,该企业内销金额已占销售总额的50%以上。


近年来,像惠尔顿这样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共同发力的企业越来越多。2023年1月,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含宁波市)等9地入选首批国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名单。其中,浙江在培育优质主体、提升质量标准、解决企业难题等方面积极创新、先行先试,为全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按照计划,浙江自2022年起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内外贸融合发展的产业基地100家,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1000家。截至目前,浙江已认定省级“领跑者”企业744家、基地76个。


“三同”行动是通过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推动内外贸标准对接、提升产品质量、加速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浙江支持已获得“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绿色产品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认证)、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等高品质认证的企业发展“三同”产品。截至目前,浙江“三同”企业中获得“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认证企业471家,获得绿色产品认证企业72家。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加快重点领域内外贸融合发展、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等5方面,提出了18条工作措施,旨在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企业、促进经济发展。


本刊记者调研中注意到,此前,在推行内外贸一体化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一方面,受扶持企业规模难取舍、主管机构行使职能存在权限掣肘、政策抓手相对不足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推行内外贸一体化过程中有时会“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外贸缺乏核心优势难竞争、营商环境待完善、销售形式变化盈利难等问题也让企业对“两条腿走路”心存疑虑。


地方政府摸索抓手


在调研过程中,有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推行内外贸一体化存在扶持企业规模难取舍、主管机构行使职能存在权限掣肘、理想的政策抓手相对不足等问题。


——扶持企业规模难取舍。


“保大”还是“保小”?支持经营主体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制定过程,往往考验着地方管理部门的智慧。


受访专家指出,内外贸一体化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自发演进过程,通常只有企业达到了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具备了较为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储备才会选择通过内外贸一体化的方式拓展市场以获得更大的规模效益。


梳理此前多个试点地区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可以发现,多是对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扶优扶强”来支持经营主体提升内外贸竞争力。


“培育认定浙江的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要通过自主申报、审查推荐、专家评审核定等步骤对企业的销售情况、品牌建设、质量标准、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估,要求企业具有一定实力且有意愿进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在认定后企业会得到一定的补贴支持。”浙江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对头部企业的“扶优扶强”可能加快市场淘汰速度,给本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带来更大压力。为平衡不同规模企业的发展需求,多地在培育头部企业发展内外贸一体化的同时,也在多措并举激发中小企业活力。


例如,浙江在积极培育“领跑者”企业的同时,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难题,设立了10亿元规模的“滨质授信”专项金融产品。目前已有1800万元拨付给企业,将产品品质纳入授信考量维度,为中小企业加大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减少后顾之忧。


而在这种平衡之下,政策效力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内外贸一体化是一种市场自发行为,地方政府部门此前倾向于采用如授予荣誉称号、发放小额补贴等鼓励性的政策支持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而这类鼓励政策可能对企业实质性帮助有限。”受访专家表示。


——主管部门行使职责存在掣肘。


内外贸一体化不只是销售环节的融合转换,也是牵涉生产、物流、信息等上下游产业的系统性工程。专家表示,实际运行过程中内外贸主管部门受到职责权限制约难以形成合力,使得此前内外贸一体化的相关政策效力有限,难以解决企业关切。


“目前,与外贸相关的管理职能主要集中在商务、海关、税务等几个部门,而内贸职能的划分则相对复杂。”受访专家向记者介绍,“内贸企业在开展相关业务时由商务、发改、经信、市场监管、税务、卫健、农业农村、公安、交通运输等多个政府部门归口管理,地方各部门间业务存在一定的交叉。例如,建厂用地需经规划建设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决定;税收政策需由财税部门统筹协调……在此过程中,作为牵头推行内外贸一体化的商务部门通常承担统筹协调的角色,能够发挥实质效果的政策抓手较少。”


受访专家指出,由于商务部门实际职权更多体现在外贸领域,对于内贸市场的监管职权有限,加之相对外贸而言,内贸管理机构设置更为分散、统筹协调难度更大,推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同地方、不同部门管理和决策权责交叉等情况。


——有力政策抓手相对不足。


记者梳理此前多地公布的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发现,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是目前地方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常用政策抓手。这一政策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堵点,使得其对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效力有限。


最初提出“三同”是将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手段,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使消费者不出国门就可以买到和国际市场同样品质的产品;同时,以出口企业先进的工艺、技术、管理等带动国内生产企业提质、增效、升级,提升全行业发展水平。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会长王新说,各地对“三同”产品的认定程序、对标标准等存在差异,使得认定后企业使用相关产品标识、享受优惠政策也不尽相同。这种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同”工作的推进。


根据浙江省“三同”工作试点地区杭州市高新区(滨江)的调查,63%的小型企业对“三同”概念的了解仅限于字面。


“此前,地方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缺少一些更为有效的政策抓手。”采访中,有专家表示,《若干措施》剑指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了顶层设计,为地方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政策抓手。


外贸企业重建路径


多位受访者指出,在内外贸一体化过程中,相较于促进内贸企业“走出去”,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难度更高。即便是在“出口转内销”呼声比较大的2021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对600余家外贸机电企业的调查显示,57%的企业仍表示没有做过内销业务。


当被问到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意愿不高的原因时,“国内市场太‘卷’”成为多位受访企业负责人共同提及的内容。“企业做外贸,量大、省事,还不用担心货款不到位,企业转内销可能因为核心竞争能力不足、营商环境存隐忧以及利润空间被挤压等情况很难‘卷’出头。”一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


——部分企业担心竞争乏力。


在过去几十年外贸企业争夺全球市场的同时,国内的部分行业也出现了市场饱和现象。对于外贸企业,特别是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加工贸易企业而言,转入国内市场参与竞争未必能占得优势。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总监高士旺认为,加工贸易企业多是“两头在外”,企业通常缺少自己的品牌、渠道。要在国内打开市场,通常只能通过低价竞争、不断压低自己的利润率来获得订单。


“由于缺乏核心竞争优势,一些传统的OEM(代工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宁愿转去开拓新兴市场,也不愿回到国内。”一位商务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受访专家认为,《若干措施》中提出“支持内外贸企业培育自主品牌,鼓励外贸代工企业与国内品牌商合作,支持流通企业、平台企业发展自有品牌,与制造企业开展品牌合作。”有利于企业加快自身品牌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


——市场环境存隐忧。


记者在宁波惠尔顿婴童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董事长林江娟正在为电商“大促”期间,企业遇到的竞争对手恶意刷差评事件而苦恼。“我们前期已经为宣传促销活动投入了大量成本,在这一关键节点上遭到恶意攻击会让宣传效果大打折扣。”林江娟说。


市场环境的优劣是影响企业评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士旺表示,传统加工贸易企业为了满足发达国家质量安全标准,通常在设施、设备、人才和管理上投入较大,生产成本较高,但在转向国内市场时,由于国内市场环境的不同,可能会遭遇产品被仿制、低质低价等不正当竞争的攻击。


受访专家说,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若干措施》中围绕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内外贸信用体系、提升物流便利性、强化内外贸人才支撑等4条工作措施,旨在优化市场环境,减少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顾虑。


——销售形式变化挤压利润空间。


“找客户拓渠道”是企业进入新市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销售模式包括线下参展参会、门店陈列、销售人员上门推销等形式。如今,电商平台的兴起在帮助企业直接触达消费者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2014年,我们想抓住国内电商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进军国内市场,没想到几年之后电商平台高额的中间费用反而拖累了企业的发展。”林江娟说,如今,企业在电商平台上为售价千余元的产品购买一个流量需要花费600至700元,交给平台的各类中间费用接近产品成本的40%,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减不少。


受访专家表示,在直播带货等各类销售形式兴起的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增加产品曝光以提升销量。为此,企业不仅要持续运营电商平台的线上店铺、参与各类促销活动获取公域流量,还要培养自己的带货主播以争取定价主动权。这一过程需要企业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成本。


“我们花了七八年时间才在国内市场扭亏为盈。”林江娟说,“这七八年里,我们一边靠着海外订单赚取的利润来支撑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一边加大技术投入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好事成真”


如何突破内外贸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重重困境让“好事成真”?


部分受访人士指出,内外贸一体化的本质是打通内外贸之间的政策壁垒,让企业可以自由选择内外部市场。因此,各地推行内外贸一体化要“因地制宜”“因产施策”用好政策抓手,持续优化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竞争。


——发挥地方优势,“因地制宜”用好政策抓手。


在现有情况下,如何有效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多地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共同提到的问题。受访专家表示,要以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地方优势特点“因地制宜”用好政策抓手。


例如,围绕企业拓展线上渠道费用高、难度大的问题,浙江发挥其电商产业优势,支持电商平台开辟“三同”销售专区,为符合条件的企业集中推广,降低企业营销成本。


淘天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监孙雪峰指出,2022年8月“三同”天猫专区正式上线,目前已覆盖浙江省11个地市的38个县(市、区)。消费者通过淘宝APP首页搜索“三同”“三同好物”“三同好品”等关键词,就能进入主页便捷选购。截至2023年7月,“三同”专区销售额(GMV)近8亿元,超过100家企业的460余款产品上线销售。


——解决企业难题,“因产施策”优化市场环境。


《若干措施》指出,加大对外贸企业商标权、专利权的保护力度,以服装鞋帽、家居家装、家用电器等为重点,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


受访专家表示,服装鞋帽、家居家装、家用电器等行业各有其发展特点,要结合行业实际发展规律,制定优化措施。


作为全国原创羽绒服ODM(原创设计制造)基地,位于浙江嘉兴市的平湖·中国服装城的商户开发的大量原创羽绒服款式不仅受到国内消费者的追捧,在海外也拥有大量买家。为了保护创新成果、避免恶意竞争,平湖·中国服装城自2019年起实行了款式登记备案制度。2023年以来,已有526家商户为2837款原创设计进行了备案登记。


“由于羽绒服行业已经具备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商家新开发的原创款式若得不到及时保护,上市一周左右就会出现仿款,而传统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著作权保护等手段一般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生效。”平湖·中国服装城副总经理张斌飞说,款式登记制度不仅结合行业特点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也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市场打下基础。


为表彰平湖·中国服装城做出的努力,2021年,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为其授予了“浙江省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园区”称号。


款式登记备案制度是结合行业特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案例之一。有关专家表示,营商环境存在隐忧是影响企业“两条腿走路”的因素之一,结合行业特点,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能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助于企业健康发展。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侵删)

畅想软件,数字化管理专家,专业的外贸软件-外贸管理软件-外贸ERP系统-外贸ERP件-进出口管理系统-进出口贸易系统-供应链管系统

4001-000-588

13226455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