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已经吃上了秋天的第一枚智利车厘子。
10月底的一个傍晚,40吨车厘子“坐”上飞机,从2万多公里外的智利来到湖北的花湖机场。
智利车厘子的冬日旺季,在湖北提前了半个多月开启。
陆续降落的国际航班,还带来了智利的三文鱼、印度的青蟹、泰国的山竹。
花湖机场的灯火将亮一整晚。
等到天色再次亮起,这些返程的飞机上,装满了湖北生产的电脑、集成电路、锂离子蓄电池。甚至,你还能在里面看到一辆辆汽车。
货物高频流动,湖北进出口额也不断攀升。
2025年前三季度,湖北以6176.9亿元的外贸规模位居中部第3位、全国第12位。
增速的狂飙更难忽视。
前三季度湖北外贸规模同比增长25.3%,增速居中部第1位。
我们不禁想问,内陆的湖北,是怎么蜕变成一个“沿海”大省的?
▼空运到湖北的智利车厘子。

[1]中部外贸组团崛起
前三季度,中部三大省份的外贸均保持高速增长:
安徽,15.7%;
河南,18.7%;
湖北,25.3%。
这三者中,有常年的外贸佼佼者,也有异军突起的猛将。
河南一度是中部最强外贸“火车头”。
富士康带来的手机出口业务,曾帮助河南稳坐“中部外贸第一省”达十二年。
直到2024年,安徽凭借全国第一的汽车出口量,完成进出口总额8648.5亿元。
“中部外贸第一省”,就此易主。
安徽同时在全国外贸十强中更进一步,居第9位。
河南虽滑落到中部第2位,但保持着8201.71亿元的外贸体量,居全国第10位。
进入2025年,河南与安徽的进出口仍旧迅猛。上半年,二者增速分别为26.2%、15.2%,分别居全国第5、第6位。
而全国前四位分别是:青海(57.7%)、甘肃(33.8%)、湖北(28.4%)、新疆(28%)。
湖北,悄然上桌。
同期,湖北进出口规模达到4023.1亿元,与安徽、河南一同迈上半年4000亿元的台阶。
今年前三季度,湖北都稳定发挥。
不仅稳稳跨进6000亿俱乐部,也将与河南的差距缩小到254.9亿元。
[2]通道打开
相较河南和安徽,湖北的外贸基础并不强。
逆袭是如何发生的?
外贸本质是货物的跨境流动。
湖北首要做的,是保证货物流动的通道更宽、流动的速度更快。
无疑,航空是最高效的长途货运方式。
湖北有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下简称“花湖机场”)。
2022年迎来花湖机场之后,湖北的航空货运屡创新高。
去年,花湖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86.5万吨,跃至全国第5位,成为中西部货运最繁忙的机场。
如何让庞大的货物流向更庞大的市场?
也许有人还能回忆起,在2024年5月,花湖机场改了一次名——“鄂州花湖机场”改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
多出的“国际”二字,恰恰呼应了花湖机场在前一个月所取得的空运口岸资质——货物可以通过花湖机场直接进出国境了。
空中出口的主动权,让湖北更主动地参与国际货运格局的重塑。
今年前三季度,花湖机场开通的国际货运航线超过18条,国际货邮吞吐量超过了36万吨,同比增长138%,拉动湖北外贸增长6.1个百分点。
▼2024年5月25日凌晨,在鄂州花湖机场顺丰转运中心,顺丰航空的全货机正在转运货物。图/视觉中国

花湖机场只是其一。
2024年11月,恩施的许家坪机场航空口岸也通过国家验收,人口往来和货物进出口效率提高。
货物的流动更方便,企业出口的粘性自然更强。
联想武汉基地出口到美国的电子产品,有八成都通过花湖机场运输。
如果说航空运输主打“高效”,水运则是运得最多、运输成本最低,也是占比最高的一种。
我国的125个水运口岸,承担着超过90%的外贸进出口货量。
拥有长江这一天然水运通道,湖北不乏良港。
武汉港、宜昌港、黄冈港、黄石港均是亿吨级大港。荆州港也在今年前三季度完成了7309万吨的货物吞吐量。
▼荆州港盐卡港区。图/湖北港口集团

但作为内陆省份,湖北的“水运口岸”又很有限。
以荆州港为例。
因为没有市内口岸,货物通常需要到下游的港口出关、中转,才能出口。
这增加了货损、滞港的风险和仓储的费用,拉长运输的时长,进一步拉高了货物的物流成本。
楚源高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曾向中国经济时报表示,过去公司的货物如果想从荆州出口到日韩,需要先公路运输到武汉转水路运输,再从上海港“出海”。
仅是物流就需要14天,而货物滞港半个月的情况时有发生。
今年5月,荆州港盐卡港区获批临时对外开放,货物可以直接在荆州报关出口。
货物到日韩的时间缩短到了7天,成本也下降了40%。
[3]“支点”开花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鄂州、恩施、荆州,这些在进出口货物的运输上能见度越来越高的城市,既不是湖北的省会,也不是省域副中心。
湖北的外贸确实以武汉为主。
比如,去年前三季度,武汉进出口占全省的比重高达59%。
黄石、宜昌、襄阳的占比也颇高,分别为8.88%、6.72%、5.28%。
今年同期,武汉的占比有所下降,为54.6%。
这不意味着武汉的外贸总额下降了。相反,前三季度武汉外贸仍保持着15.8%的高增速。
只不过,湖北的其他市州增长的更快。
统计表明,除武汉外的其他市州合计增长39%,占湖北省进出口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
当通道打开,货物的流动效率变得更快,更多市州参与到了湖北的国际贸易中。
鄂州的进步最明显。
今年,鄂州进出口增速为447%,完成总额341.3亿元,在全省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22%提升到了5.53%。
▼6月26日,鄂州跨境电商产业园,外国主播在TikTok直播间直播带货。图/视觉中国

多个市州占全省外贸比重上升:
荆州从去年前三季度的3.44%上升至今年同期的3.8%;
随州从去年全年的1.12%,提升到今年前三季度的1.17%;
同时,恩施今年前三季度的外贸增速也达到了157.5%,居全省第二位。
这些市州的稳步上升,让湖北的外贸告别了武汉“单点支撑”的局面,有了更多的发力点。
而这些“支撑点”内部,又形成了一套默契的协作机制。
比如,湖北首家A股千亿市值企业华工科技,在武汉光谷设立了光电子研创园,又在鄂州设立了葛店产业园。
背后是一种高效的生产和出口模式:
华工科技在武汉研发的高端激光设备,在鄂州生产后,便直接登上花湖机场的飞机,发往全球。
▼鄂州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内拍摄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智能装备。图/新华社

不仅是武汉光谷,周边的黄石、黄冈等地均设置了花湖机场的前置货站。
通过一条36公里的货车直达路线,黄石综保区的货物可以被快速送往花湖机场,第二天即可到达全球。
武汉都市圈内从生产到出口的协作,让武汉的光电子和医疗设备、鄂州的农机和鞋,潜江的小龙虾,都可以通过机场、港口,高效地运往全球。
[4]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值钱的产品
在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外贸的稳定性还关系到另一个关键的问题:这些货物要卖给谁?
湖北外贸的稳定增长,还得益于更多元的外贸伙伴带来的更广阔市场。
美国是湖北外贸规模最大的国家(地区)。
去年,湖北对美进出口额为692.2亿元,占进出口总值接近10%。其中,出口额为590.9亿元,占出口总值12%。
今年,在中美贸易的波动中,湖北首先稳住了对美的出口。
1-9月,湖北对美出口同比增长超过了20%,是国内少有的对美出口正增长的省份。
在区域贸易上,东盟和欧盟已成为湖北的主要贸易伙伴。
今年前三季度,湖北对东盟的进出口额为1357.5亿元,占湖北进出口额的21.98%。
对欧盟进出口额为838.9亿元,占13.58%。
其中,湖北又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里,不断开拓新兴市场:
今年,潜江的小龙虾首次出口到中东地区;
仙桃的黄鳝被送上越南人民的餐桌;
恩施鹤峰县的茶叶,则成为蒙古、西班牙甚至1.2万公里外的非洲摩洛哥待客的选择。
▼2023年10月28日,仙桃张沟镇先锋村,黄鳝养殖户撑着小木船,穿梭在绿色网箱间劳作。图/视觉中国

与具体商品一起流向更远的,是湖北更为广阔的外贸市场。
今年前三季度,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湖北全省进出口比重达到了54.6%。
这一高比重的另一推手,是更“值钱”的机电产品。
前三季度,湖北出口机电产品2191.7亿元,占据全省出口的半壁江山。
电脑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锂离子蓄电池等高附加值产品,合计拉动湖北全省出口增长4.5个百分点。
这是湖北外贸出口从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信号。
武汉、鄂州、孝感等地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在今年1--8月出口增速达到了1450.1%。
前三季度外贸增速高达447%的鄂州,还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农机出口赛道。
鄂州的迪拿尔科技有限公司发现,亚洲和非洲的农机化率均不到30%。
专攻播种深度不均的行业痛点,迪拿尔自主研发了四杆仿形播种单腿技术。
因为看中这一技术,一批安哥拉的客户专门来到鄂州,与迪拿尔签下了150万元的订单。
不久后,埃塞尔比亚国家农业科学院又在考察中当场敲定了零部件进口和技术合作方案。
目前,迪拿尔在非洲市场的订单规模已超过1500万元。
▼迪拿尔生产的播种机。图/鄂州市融媒体中心

荆州等市同样积极推动外贸产品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今年前三季度,荆州市装备制造进出口同比增长42%,占进出口总值的26%。
轻工建材和电子信息进出口则分别增长135%、28%。
今年,湖北出台了一份《关于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的行动方案》。
方案提出了湖北的三个目标:
到2027年开放型经济规模居中部第一,2030年跻身全国前列,2035年全面建成内陆开放新高地。
在更均衡的外贸布局、更多元的外贸伙伴、更高附加值的外贸产品中,曾经的外贸短板逐渐变成湖北经济的发力点,这样的未来正在到来。
(来源:九派新闻 侵删)
畅想软件,数字化管理专家,专业的外贸软件-外贸管理软件-外贸ERP系统-外贸ERP软件-进出口管理系统-进出口贸易系统-供应链管系统